Search

林忌:一堆親中專家表示,北京擔心再有新法律會嚇跑香港的外資,亦有專家指要擔心「美國與香港脫勾」的風險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林忌:一堆親中專家表示,北京擔心再有新法律會嚇跑香港的外資,亦有專家指要擔心「美國與香港脫勾」的風險,會影響香港的經貿地位;這些因素其實一直都存在,然而為何北京「突然」才由「不信邪」,一直都不相信會有影響,而突然才感受到影響呢?是因為近日經濟數據太差?是因為近日港股的不斷下跌?還是因為外資下了最後通牒,堅決表示一通過即撤資?

把這條《反外國制裁法》在香港執行的最大問題,即商家在香港如果跟進外國的制裁,即違反香港的法律;也許連中資銀行都會擔心,一旦通過這條法律,即全港商界即陷入「兩面不是人」的境地,不是犯中國與香港法律,就是犯美國為首西方各國的法律;何況即使目前的法律上找到「規避」的空間,這也只是在倒數,因為西方各國的政界必然會就這些公司「規避」作跟進,然後進一步通過更多法律,去針對這些公司的行為,因此基本上是完全無解的死結,唯一的解決方法,就是完全撤出香港。

這又是回到最基本的問題,究竟北京想要香港來作甚麼?香港的最大優點,就是作為連接西方制度與中國市場的橋樑;當中國把香港全部大陸化,當在香港做生意有如在大陸一樣的時候,那麼香港還有甚麼獨特的角色呢?當在香港做生意的政治風險,與在大陸一樣的時候,那麼還有甚麼外資,想來香港做生意呢?

最近美國從阿富汗的撤兵,或許對很多人而言只是國際政治的事件,甚至把眼光看到美國對台灣的承諾是否可靠的問題,實際上卻反而顯示了對中國的幾大危機。其一,美國為了應付中國而改變戰略,即使在中亞放棄阿富汗二十年的經營也在所不惜;其二,放棄的政治成本對民主政體而言雖然高,但美國的政界卻同樣可以走出這一步,因此沒有甚麼問題──包括中國市場,是一樣可以放棄的。

其三,因此有專家提出美中在香港「脫勾」風險,一直以來中方以至美國商界的觀點,認為「脫勾」實際上不太可能,或者不太可能短期內發生;但當美中的爭議由地區問題變成長期戰略格局,由長期風險變成短中長期三線風險都同時存在,那麼這些原本「不太可能立即發生」的事情,就突然在「加速主義」之下,變得迫在眉睫──原本「只聞樓梯響」,如今卻變成真正「現實進行中」的事情(節錄,全文按連結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